近期,我有幸与一位Web3领域的资深项目运营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他的经验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认知。这位专家在今年5月通过运营200个账户,仅一个月就获得了约42万人民币的收益,而成本仅为8万左右。这惊人的成果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优势,更是对矩阵运营策略的极致应用。
他的成功秘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信任关系的价值远超技术。这位专家早年深耕校园市场,积累了大量高度信任的大学生资源。由于之前在Web2项目中已经带领这些学生获得过收益,因此在Alpha项目启动时,他能迅速mobilize200个真实账号,全部由本人操作,包括手机验证和人脸识别。其运营模式简单直接:每天完成积分任务给予10-15元奖励,获得空投后再给予10-20元激励,整个过程仅需4-5名员工协调。
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真实用户+高度配合"。当其他人还在为少量账号的人脸识别问题苦恼时,他的200个账号可以毫无障碍地运行;当他人担心风控问题时,他通过"本人操作"从根本上规避了风险。这不是依靠技术,而是多年积累的信任关系在Web3项目中的集中爆发。
其次,矩阵运营的本质是用规模来对冲风险。这位专家也曾遭遇过项目失败,例如在BR项目崩盘时一次性损失了8000美元。然而,他并不畏惧这样的风险,因为200个账号所带来的整体利润足以抵消单个项目的损失。
这种运营方式揭示了Web3项目中信任关系和规模效应的重要性。通过深厚的信任
他的成功秘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信任关系的价值远超技术。这位专家早年深耕校园市场,积累了大量高度信任的大学生资源。由于之前在Web2项目中已经带领这些学生获得过收益,因此在Alpha项目启动时,他能迅速mobilize200个真实账号,全部由本人操作,包括手机验证和人脸识别。其运营模式简单直接:每天完成积分任务给予10-15元奖励,获得空投后再给予10-20元激励,整个过程仅需4-5名员工协调。
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真实用户+高度配合"。当其他人还在为少量账号的人脸识别问题苦恼时,他的200个账号可以毫无障碍地运行;当他人担心风控问题时,他通过"本人操作"从根本上规避了风险。这不是依靠技术,而是多年积累的信任关系在Web3项目中的集中爆发。
其次,矩阵运营的本质是用规模来对冲风险。这位专家也曾遭遇过项目失败,例如在BR项目崩盘时一次性损失了8000美元。然而,他并不畏惧这样的风险,因为200个账号所带来的整体利润足以抵消单个项目的损失。
这种运营方式揭示了Web3项目中信任关系和规模效应的重要性。通过深厚的信任
BR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