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C的轉型:擁抱加密貨幣時代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促成了1934年證券交易法和美國證監會(SEC)的成立。然而,此後SEC並未能有效阻止金融創新或危機的發生。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量化策略在俄羅斯債券市場遭遇重創,幾乎導致1929年大危機重演。盡管如此,1999年電子交易系統(ATS)條例仍如期生效,量化、對沖和套利交易開始全面擁抱信息技術。2008年金融危機後,針對暗池交易的監管雖然出臺,但暗池交易依然存在。到2025年,SEC在新任主席上任後,決心擁抱未來趨勢——全面鏈上化和合規化。鏈上化意味着從實物資產(RWA)開始,未來的交易、資產分配和收益生成都將在區塊鏈上進行。合規化則體現在空投、質押、IXO和獎勵等方面,旨在打造具有美國特色的綜合性應用,使所有去中心化金融(DeFi)業務在美國重新落地。## SEC的生存危機加密貨幣的興起對SEC的存在提出了挑戰。SEC監管轉向的時間線可分爲三個階段:新主席上任、成立加密貨幣工作組,以及啓動"加密貨幣計劃"(Project Crypto)。從4月到7月,SEC在監管方面動作頻頻。一方面需要體面結束與Ripple、Kraken等公司的訴訟,另一方面面對Coinbase、灰度等公司要求放松監管的壓力。Ripple案的結果標志着SEC從"執法式監管"向"監管式服務"轉變。批準比特幣和以太坊ETF的實物質押和贖回是一項重大進展,但其他加密貨幣和形式仍需逐案審批。爲了應對挑戰,政府選擇了扶植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並推進相關立法。SEC已將穩定幣監管權限轉移至銀行監管機構,更多數字資產監管權限劃歸CFTC。在這種情況下,SEC必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真實世界的"鏈上化"隨着DeFi的全面合規,離岸套利時代將終結。SEC的"加密貨幣計劃"從行政角度詳細規定了DeFi的監管框架,涵蓋人員、資金和規則三個方面。這意味着,此前需要在海外進行的交易所運營和基金會設立,現在都可以在美國本土完成。只要與監管機構保持良好溝通,穩定幣、IXO和資產代幣化等活動都可以合法進行。SEC還承諾保障開發人員的安全,鼓勵他們在美國進行創新。DeFi相關的代幣發行、鏈上活動和獎勵分發都將納入合規框架。自托管交易被視爲美國自由主義價值觀的體現,各類加密質押ETF有望全面放開。實物資產(RWA)的代幣化也有了明確規定,涵蓋股票、債券、權益和實物等多個類別。代幣化股票和私募市場的代幣化(Pre-IPO)將獲得更多機會。這次變革可能比計算機化更加深遠。從紙質憑證到電子化交易,再到全面鏈上化,任何可金融化的資產都有可能被代幣化。這將大大減少信息不對稱,盡管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結語SEC的"加密貨幣計劃"可以被視爲DeFi領域的證券法時刻。然而,這些原則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落實,以及能否得到政府和國會的支持,仍有待觀察。未來,CFTC和SEC可能會進一步融合,因爲數字商品和數字證券的界限將變得越來越模糊。無論如何,這次監管轉向都將對金融創新和資產管理產生深遠影響。
SEC重塑監管格局:擁抱加密貨幣和DeFi全面鏈上化
SEC的轉型:擁抱加密貨幣時代
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促成了1934年證券交易法和美國證監會(SEC)的成立。然而,此後SEC並未能有效阻止金融創新或危機的發生。
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量化策略在俄羅斯債券市場遭遇重創,幾乎導致1929年大危機重演。盡管如此,1999年電子交易系統(ATS)條例仍如期生效,量化、對沖和套利交易開始全面擁抱信息技術。
2008年金融危機後,針對暗池交易的監管雖然出臺,但暗池交易依然存在。到2025年,SEC在新任主席上任後,決心擁抱未來趨勢——全面鏈上化和合規化。
鏈上化意味着從實物資產(RWA)開始,未來的交易、資產分配和收益生成都將在區塊鏈上進行。合規化則體現在空投、質押、IXO和獎勵等方面,旨在打造具有美國特色的綜合性應用,使所有去中心化金融(DeFi)業務在美國重新落地。
SEC的生存危機
加密貨幣的興起對SEC的存在提出了挑戰。SEC監管轉向的時間線可分爲三個階段:新主席上任、成立加密貨幣工作組,以及啓動"加密貨幣計劃"(Project Crypto)。
從4月到7月,SEC在監管方面動作頻頻。一方面需要體面結束與Ripple、Kraken等公司的訴訟,另一方面面對Coinbase、灰度等公司要求放松監管的壓力。Ripple案的結果標志着SEC從"執法式監管"向"監管式服務"轉變。
批準比特幣和以太坊ETF的實物質押和贖回是一項重大進展,但其他加密貨幣和形式仍需逐案審批。爲了應對挑戰,政府選擇了扶植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並推進相關立法。
SEC已將穩定幣監管權限轉移至銀行監管機構,更多數字資產監管權限劃歸CFTC。在這種情況下,SEC必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真實世界的"鏈上化"
隨着DeFi的全面合規,離岸套利時代將終結。SEC的"加密貨幣計劃"從行政角度詳細規定了DeFi的監管框架,涵蓋人員、資金和規則三個方面。
這意味着,此前需要在海外進行的交易所運營和基金會設立,現在都可以在美國本土完成。只要與監管機構保持良好溝通,穩定幣、IXO和資產代幣化等活動都可以合法進行。
SEC還承諾保障開發人員的安全,鼓勵他們在美國進行創新。DeFi相關的代幣發行、鏈上活動和獎勵分發都將納入合規框架。自托管交易被視爲美國自由主義價值觀的體現,各類加密質押ETF有望全面放開。
實物資產(RWA)的代幣化也有了明確規定,涵蓋股票、債券、權益和實物等多個類別。代幣化股票和私募市場的代幣化(Pre-IPO)將獲得更多機會。
這次變革可能比計算機化更加深遠。從紙質憑證到電子化交易,再到全面鏈上化,任何可金融化的資產都有可能被代幣化。這將大大減少信息不對稱,盡管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結語
SEC的"加密貨幣計劃"可以被視爲DeFi領域的證券法時刻。然而,這些原則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落實,以及能否得到政府和國會的支持,仍有待觀察。
未來,CFTC和SEC可能會進一步融合,因爲數字商品和數字證券的界限將變得越來越模糊。無論如何,這次監管轉向都將對金融創新和資產管理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