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比特幣2024瘋狂漲勢背後:ETF催化與富人效應解析
2024年比特幣市場的瘋狂之旅:解析背後的驅動力
2024年,數字加密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狂熱,其中比特幣的表現尤爲引人注目。僅在過去一個月,比特幣就實現了超過50%的漲幅。這種異常火爆的市場表現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機制?這種瘋狂還能持續多久?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些問題。
任何資產價格的漲都離不開供給的減少和需求的增加。我們將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來分析這一現象。
供給側分析
盡管比特幣持續減半導致供給側對價格的影響逐漸減弱,但我們仍需關注潛在的拋壓:
根據共識機制,新產生的比特幣不到200萬枚,而且增發速度即將迎來又一次減半。減半後,新增的拋壓將進一步降低。觀察礦工帳戶餘額,長期保持在180萬枚以上,表明礦工沒有明顯的拋售傾向。
另一方面,長期持有帳戶的比特幣數量持續增長,目前約爲1490萬枚。實際高流通性的比特幣數量相當有限,市值不到3500億美元。這也解釋了爲什麼日均5億美元的持續買入能夠推動比特幣價格快速漲。
需求側分析
需求的增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ETF:本輪比特幣牛市的獨特催化劑
比特幣通過SEC的ETF審批,獲得了進入傳統金融市場的資格。合規資金終於可以流入比特幣市場,而且在加密世界裏,傳統金融資金只能流向比特幣。
比特幣的通縮特性使其易於形成投機性漲。只要基金持續買入,比特幣價格就會持續走高,持有比特幣的基金業績靠前,就可以吸引更多資金進一步買入。而未購買比特幣的基金則面臨業績壓力,甚至可能面臨資金流出。這種模式在華爾街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運作了數十年。
比特幣的特性更適合這種投機遊戲。過去一個月,每個交易日平均5億美元的淨買入就帶來了超過50%的市場漲幅。這在傳統金融市場只是很小的交易量。
ETF還從流動性角度提高了比特幣的價值。全球傳統金融市場規模(包括不動產)在2023年達到約560萬億美元。這表明,目前傳統金融的流動性足以支撐如此規模的金融資產。比特幣的流動性遠不如傳統金融資產,但傳統金融接入比特幣,可以爲其創造更高估值的流動性。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合規流動性只能流向比特幣,不能流向其他數字加密資產。
富人偏好的比特幣:價格漲的必然趨勢
根據市場調查,加密貨幣圈子裏的億萬富翁在牛市中往往大比例持有比特幣,而中產或中產以下的投資者持有比特幣的比例通常不超過其投資組合的1/4。目前比特幣市場佔比爲54.8%。如果普通投資者持有的比例遠低於這個數字,那麼大部分比特幣顯然集中在富人和機構手中。
這引發了馬太效應:富人持有的資產傾向於持續漲,而普通人持有的資產則可能持續下跌。如果沒有政府幹預,市場經濟必然出現馬太效應。富人不僅可能更聰明、更能幹,而且天生擁有更多資源。聰明的人、有用的資源和信息自然會圍繞這些富人尋求合作,形成財富的乘數效應。
在加密貨幣市場,富人和機構可能會利用非主流幣作爲從普通投資者手中獲利的工具,而將流動性高的主流代幣作爲價值儲存工具。財富可能從普通投資者湧入小幣種,被富人或機構收割後再流入比特幣等主流幣。隨着比特幣流動性的不斷提升,它對富人和機構的吸引力也會越來越大。
比特幣價格:金融市場份額才是關鍵
SEC批準比特幣現貨ETF後,引發了多個層面的市場競爭。包括多家知名金融機構在美國爭奪ETF的領導地位。全球市場上,新加坡、瑞士、香港等多個金融中心也跟隨其後。雖然機構砸盤的可能性存在,但在當前國際環境下,拋售後能否重新買入仍是未知數。
失去ETF背書的比特幣現貨,不僅意味着發行機構損失手續費,還可能失去對比特幣定價的話語權。相應的金融市場也將失去對這種"數字黃金"——未來金融壓艙石的定價權,以及比特幣現貨衍生品市場。這對任何國家和金融市場都是戰略性的失敗。
因此,全球傳統金融資本形成砸盤合謀的可能性很低,反而可能在不斷搶籌的過程中形成FOMO效應。
比特幣:華爾街的"銘文"
對於低成本、高賠率的資產,適度參與不僅可以顯著提高資產組合的收益率,還能控制整體風險。比特幣目前在傳統金融市場的估值仍然很小,而且與主流資產的相關性不高。因此,對主流基金來說,持有一定比例的比特幣似乎是合理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如果2024年比特幣成爲主流金融市場回報最高的資產,那些錯過的基金經理將難以向投資者解釋。相反,即使持有1%或2%的比特幣,即便不喜歡或虧損,也不會因爲比特幣的風險過多影響整體業績,更容易向投資者交代。
比特幣:華爾街基金經理的隱蔽收益來源
比特幣網路的半匿名特性爲基金經理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間。雖然主流交易平台需要KYC,但線下OTC交易仍然存在。監管機構難以全面監控金融從業者的現貨持倉。
基於前面的分析,基金經理有充分的客觀理由投資比特幣。考慮到比特幣市場的流動性特點,少量資本就能影響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經理利用公衆資金爲自己謀利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項目的流量自我增強
加密貨幣市場有一個獨特現象:其他項目爲了借助比特幣的影響力,不得不抬高比特幣的形象,最終反而將自己積累的關注度轉移給了比特幣。
回顧各種替代幣的發行過程,都會提到比特幣的傳奇故事和中本聰的神祕與偉大,聲稱要成爲下一個比特幣。這種模仿行爲實際上爲比特幣提供了被動的品牌建設和運營。
當前,項目競爭更加激烈,比特幣上的數十個Layer2項目和數千萬銘文項目都在嘗試借助比特幣的影響力,共同推動比特幣的大規模採用。今年比特幣生態首次出現如此多項目提及比特幣,因此今年比特幣的流量自我增強效應可能比往年更強。
結論
與去年相比,市場最大的變量是比特幣ETF的獲批。通過分析,我們發現所有因素都在推動比特幣價格漲。供給減少,需求激增。
綜上所述,比特幣很可能是2024年最大的投資機會。